资料来源:本站
发布者:王军明
时间:2014/08/19
浏览量:
一、序
到青海祁连县人民医院工作的第一天,同济医院国家医疗队的队员们就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然而,似乎有约定、几乎在同时,在医院的门诊走廊、病房过道、手术室准备间,医疗队队员们惊喜地看到一个名字——裘法祖!
这是潜意识的幻觉?还是笔迹上的误判?要知道,这里可不是什么闻名全国的外科圣殿,只是中国最基层医院的缩影!这里,怎么会有他老人家的名字!在裘老的名字前面,还有他老人家朴素而真切的一句话:病人,也是医生的老师,我们没有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
这句话,熟悉亲切,不离不弃、萦绕在几代同济人的脑海里!
这句话,质朴感人,字字珠玑、诠释着薪火相传的同济精神!
只是,这句话,如何会出现在这里?
带着疑问,在工作的间歇,我们找到院长进行求证。原来,这些书法是该院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院长所写。这位老院长是一位外科医生,读着裘老的著作进步,学着裘老的理论成长,兢兢业业,辛勤工作,成为当地群众尊重爱戴的好医生。临到退休,老院长将裘老的这句话工整地临摹在宣纸上,挂在医院人流最集中的地方,提醒全体医务人员时刻不忘白衣天使的使命!在远离同济医院千里之外的青藏高原、在地处世界屋脊的基层医院,裘老的一句话,成为当地医生至高无上的精神指引!
而我们,这些亲身领略过大师风采、亲耳聆听过裘老教诲的徒“子”徒“孙”们,走出了深深浸染着裘氏风范的同济医院,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高原大地上工作一个月,又做了些什么呢?
二、时不我待,忘我工作
一个月的时间,实在短暂。对于我们这些对当地环境、语言、医疗条件都不熟悉的医疗队员,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开展很多实际工作,困难可想而知。但是,从出发那一刻起,同济医院国家医疗队队员们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随时准备投入到战斗。到了当地,队员们不等、不靠、不观望,迅速进入角色,在与当地医生进行充分交流后,思考着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尽快有效地开展业务。与患者语言不通,请当地医生翻译;手术室器械不全,想办法代替。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大家迅速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切入点,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争分夺秒地开展工作。就是在这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医疗队的队员们一共完成了40余台手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开展了2次下乡医疗,义诊100余人次;诊治危重患者10人次,全部抢救成功!
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最高指示!医疗队员们的工作,不分时间与地点。高原地区,地广人稀、道路难行,很多偏远地区的患者,很难在工作时间内到达医院。在海晏县,一位总是眩晕以及伴有肝病的患者听说大医院的医生来了,满怀期待地赶到县城来看病。这位从牧区来的患者,坐了整整一天车,等赶到县城时,已经是夜幕降临、灯火阑珊。听闻队员们早已休息,病人焦急万分。当地夜班医生试着联系医疗队队长,队长马上联系了神经科刘登华教授、普通外科梅斌教授,两位教授毫不犹豫,马上下到住地的一楼,就地展开了联合会诊。最后,两位教授明确了诊断,给出了治疗意见,患者及家属千恩万谢,满意而归。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三、胆大心细,勇于开拓
基层医生也渴望提高、渴望突破。这一点,让队员们感动而略感“被动”。
一般来讲,到基层开展巡回医疗,医疗安全是最大的前提。但是,随着眼界的不断开阔,对外交流不断增加,基层医生也越来越渴望开展一些新技术、新业务。而这,就意味着风险的增加。怎么办?
这是对队员们临床经验以及心理承受力的巨大考验。虽然,基层医生要求的这些“新”技术、“新”业务在同济医院已经成为常规,但是,要在当地医院开展,还是要面对设备不先进、器械不顺手、耗材不齐全等等诸如此类的困难。面对这样的问题,医疗队员们既没有退缩,也没有蛮干,而是运用科学的策略来解决。
妇产科魏军成医生,在同济医院是开展妇产科腹腔镜手术的好手。来到青海后,面对当地医生与患者渴求的目光,魏医生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计划,既开展了手术,又保证了安全。首先,精心选择患者。魏医生选择了全身情况良好、适应症强的子宫肌瘤患者来演示腹腔镜手术,既避免了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也为当地医生展现了良好的手术视野,提高了教学效果。其次,术前充分了解当地医院已有手术器械及设备的性能,做好预案,选择好替代器械,不打无准备的仗。通过这种策略,魏教授在医疗队所到的三个县医院,均成功开展了该医院首例妇科腹腔镜手术。
眼科王军明医生,白内障手术经验丰富。来到祁连县人民医院时,王医生“喜”“忧”参半。喜的是该院在一个月前刚好购进了手术显微镜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忧的是该院唯一一名眼科医生从未管过病房、没有任何白内障手术配合的经验。这就意味着:要在该院开展白内障手术,必需建立眼科病历的设计与书写规范、手术器械消毒规范、手术设备调试流程、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等一整套手术规范。怎么办?面对这是一个挑战,王医生巧妙地采取了“引进与消化”的策略。即把同济医院现有的相关流程与规范“移植”过来,结合该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白内障手术规范。这些规范的制定,保证了在该院开展的10台白内障手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四、患者至上,精益求精
患者的利益与生命安全,永远摆在第一位!这在医疗队员的心里,任何时候都没有动摇过!
在祁连县人民医院工作期间,普通外科的梅斌医生碰到棘手的问题。
一位患者阑尾切除术后十天的患者,突然出现了乏力、发热、食欲不振的症状。更糟糕的,患者随后出现休克表现,血压80/40mmHg。当地医生考虑到患者病情危及生命,医院设备及药物又有限,决定安排一位医生将患者迅速转到上一级医院治疗。但是,细心的梅斌教授看到了事情的另一个方面:高原地区交通极为不便,从祁连到西宁最快也要四个小时。时间就是生命,对于一个休克患者来说,即使有医生陪同,路上也有较大风险。马上开腹探查,才是找到发病原因、抢救这位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摆在梅斌医生面前的问题是:患者病情已经非常严重;而且,基层医院设备落后、药物缺乏,万一手术过程中患者病情急转直下,后果难以设想……然而,丰富的临床经验与高度的责任感让梅斌医生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通过综合判断,他果断决定将患者送到手术室,马上剖腹探查!经过2个多小时的手术与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有人问:梅教授,基层医院条件有限,开腹探查,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梅斌医生的回答很简单:生命,高于一切!
珍视生命,是梅斌教授对 “患者至上”最深刻的诠释。而口腔科的谢三祥医生,则用另外一种方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三祥医生虽然年轻,但在既做好当地医生的培训,又保障好患者的利益方面自有一套。为了有效兼顾两者,三祥对要开展的手术设计了“培训三部曲”。第一步,在手术前一天,三祥先请当地医生将书上的手术操作步骤熟练地复述出来,并对他们不熟悉的地方进行耐心地解释。第二步,手术开始前,三祥在纸上将手术的每一个步骤描画出来。通过熟练的复述、耐心的解释以及绘画再现,当地医生已经将整个手术过程经牢牢地记在了脑海中。第三步,手术过程中,三祥放手不放眼,手持一把镊子,引导当地医生进行切口的制作,对切口的走行、深度、范围进行严格的把关。随后对肿物进行分离、止血,最后对伤口进行缝合。整个手术过程思路清晰、干净清爽。这种思路,是三祥医生对“患者至上、精益求精”最好的诠释!
五、善于发现,勤于总结
医疗队的队员们,把在同济医院养成的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习惯带到了青藏高原。
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高原山区,很多医生、老百姓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还有一种叫做“心理病”的疾病。而既精通神经疾病诊治,又熟悉精神心理疾病的刘登华医生,偏偏在青藏高原敏锐地发现了一位心理疾病患者,并示范了一次生动的“心理咨询”课。
刘医生接诊的这位患者,浑身莫名奇妙的不舒服,好像有股气在身上到处乱串。家属带着患者到处求医,也做过很多检查,但始终未见好转,患者经常有悲观绝望的想法。通过进一步问诊,刘医生了解到这位患者有被传销欺骗的历史,被家人接回家里后,患者就变得寡言少语,郁郁寡欢。专业的素养告诉刘医生:这位患者患有抑郁症。随后,他为患者安排了个人心理治疗。在首次一个小时谈话治疗结束时,患者抑郁的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当地医生感叹:我总以为是患者性格不开朗的问题,没想到心理咨询也是一门学问!
高原地区的白内障发病率尤其高,这一点,眼科王军明医生在来高原之前,已经有所了解。但是,来到高原之后,在对白内障患者进行筛选的过程中,王医生发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高原地区的老年性白内障以后囊下混浊为主!这一点,完全颠覆了王教授原来的看法。在内地,老年性白内障多以核性、皮质性为主,后囊下混浊性白内障最常见的人群是糖尿病人群!这个发现,让王医生非常兴奋:是什么机理,使得高原地区的白内障与内地的白内障类型有如此大的差别?这里面,是否蕴藏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机制?作为揭开这个问题谜底的第一步,王医生立刻指导当地医生,设计了“高原地区白内障特殊类型及复明手术效果分析”临床课题。这样,既总结了经验,又培训了基层医生总结病例经验的意识。
六、牢记院训,同舟共济
青藏高原常年气温较低,夏季一过,便开始天寒地冻。为了抵御风寒,当地人的饮食多肉、多盐、少蔬菜。因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在当地发病率很高。这对手术医生来讲,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医疗队里心血管内科的蒋建刚医生,年轻有为,技术扎实。有了他,准备指导当地医生开展手术的队员也放心了许多。
眼科白内障患者准备手术,术前检查——房颤、房扑!术中会有血栓脱落、危及生命么?房颤、房扑会在术中失控,不可收拾么?眼科队友把目光投向蒋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全面地体检、细致地阅读心电图、进行系统彩超检查、开具必要的血液化验后,他沉稳地告诉眼科队友:可以手术,我为你护航!
妇产科子宫肌瘤患者准备手术,一查血糖,超过正常4倍!血糖高会影响伤口愈合,怎么办?血糖高会导致感染增加,怎么办?妇产科队友把目光投向了蒋医生。在详细地询问患者病情、细致地归纳患者的用药情况、系统地监测三餐血糖、总体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后,他满怀信心地告诉队友:血糖我来控制,你放心手术!
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毕竟有限,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这也正是同济医院院训——“同舟共济”的精神实质。同济医院青海医疗队就是这样一个团队: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科室,从事不同的专业,但是,为团队增光、为同济添彩、为当地医院做实事的信念,把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蒋建刚教授为整个医疗团队、为朝夕相处的队友保驾护航,就是这种精神实质实实在在的体现。
七、结 语
任务结束了,队员们即将离开美丽的青藏高原。这既是一次经验和心理的考验,也是一次意志的磨砺!
任务结束了,队员们终于可以轻轻舒一口气,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我们,来自同济!我们,不辱使命!
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内心的满足,无一不来自于“百年同济”这个知识的海洋与精神的宝库!无一不来自于以裘老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同济人塑造的“裘氏风范”!
任务结束了,队员们终将离开。但是,裘老的名字与他的那句名言将一如既往地响彻高原大地,指引着高原上的医务工作者!而我们,愿意做这个宏伟的精神大厦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裘氏风范,高原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