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时期、特殊的人群、特殊的战士
资料来源:本站发布者:肾病内科时间:2020/02/17
——肾病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纪实
血液透析治疗是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延续生命的“净化器”和“加油站”。他们必需每周2-3次往返于医院与家庭。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仅武汉市透析患者就有6200人左右,这些患者是这场战役中不得不参与的“逆行者”和特殊的“弱势”群体,有人形容他们是“夹缝下”的生存者。透析患者既不能住在医院相对的隔离也不能完全在家中居家隔离,而长期透析患者的免疫力通常较正常人群偏低,如何让在我院透析的患者安全的渡过疫期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2020年1月初,肾内科主任徐钢教授、肾内科党支部书记宁勇教授和血液透析中心童辉护士长就加强透析中心的环境卫生管理,一起做出了初步的预警方案。
1月9日,童辉护士长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医务人员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并邀请营养科左学志老师给大家讲解如何正确提高营养、提高免疫力,让我们在为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时候能指导患者饮食,让患者在特殊时期关注自己,提高营养水平提高免疫能力。并要求所有透析患者透析治疗期间必须佩戴口罩,每日透析中心早晚必须开窗通风,两班透析之间必须透风30分钟以上。
1月11日,徐钢主任亲自指导血液透析中心疫情防控工作,再次强调患者及家属必须从预检开始均要佩戴口罩进入透析中心,透析治疗时禁止取下口罩。
1月21日,随着疫情越来越严重,徐钢主任、宁勇书记、童辉护士长立即制定专案,组织学习《如何正确做好重要防控》的相关院感资料,并制定更详细的疫情期间透析管理办法,修改了工作流程,特别是院感管理的流程。
1月23日武汉开始封城了,血液透析中心的老师们紧急加班,联系所有在院透析患者,确保患者能安全到院,对不能赶来的患者想办法联系兄弟医院就近透析,全面更改已经制定好的排班重新制定新的透析排班。终于在晚上7点落实了每一位在院透析患者的透析计划,随后童辉护士长还带领几位老师加班加点的装饰了透析中心,让患者走进治疗室就能感到在家一样温馨。由于封路了,透析室有几位老师怕自己无法准时到岗,都选择了住在科室里,其中包括已经52岁快退休的杨瑞老师。
1月24日大年三十,为了患者早一点回家吃团圆饭,第一班透析的时间提前到6:45开始。实际上早上6点,患者们就已经在透析中心门外等候了,杨瑞老师知道后立即通知胡芝芝与郭水铭开始了预检,6点半所有上班的老师已经全部到岗,无一人迟到,7点半所有的患者已完成全部上机。早上九点,徐钢主任又接到通知,我们透析中心要临时接收发热门诊定点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西区的透析患者进行一次血液透析的治疗。徐主任立即和宁勇书记及童辉护士长拟定出紧急预案,随时待命。中午1点钟,终于接到正式通知,武汉市四医院患者将在1个小时之后转运到我们透析中心完成血液透析。时间紧、任务重、效率还要高!如何安置突然来到的四医院的透析患者?如何做好消毒隔离?如何正确落实四医院透析患者的治疗?如何做好一对一的交接?如何安排透析工作人员加班?我们努力做到面面俱到,其中包括紧急与医院食堂联系加订包子,让大家在大年三十都能感受一份暖心暖意。童辉护士长有条不紊的安排了所有的工作,虽忙却不乱,更是在细节处警惕疫情的防控,保证了全部患者的透析安全!到晚上九点半我们完成了全部患者的透析任务,看着患者们眼中充满了对新春的希望,我们的辛苦就是值得。徐钢主任表扬了透析中心全体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宁勇书记也说我们透析中心这支队伍,素质过硬,能打胜仗!
大年初一,叫醒我的不是红包,是任务!“中法新城院区要被征调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一道命令,让血液透析中心再次忙碌起来,一天时间,我们要搬空整个中法院区血液透析中心!一天时间,我们要安排好中法血液透析中心全部在院透析患者转至汉口院区透析!一天时间,我们要重新安排汉口院区所有患者透析时间!大年初一的早上,武汉城区已经封城,交通非常不便,我们联系不到足够多的车辆及司机能帮忙转运物资。徐钢主任亲自驾车,和有车子的同事一趟一趟的来回转运物资,有的老师们还叫来了家里人一起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我们没有想到2020年阴历的第一天,我们是这样度过,我们更没有想到这一天,我们创造了这么多的不可思议。
正月十五,我们没有迎来热腾腾的汤圆,但是我们又迎来了光谷院区的战友们!武汉同济光谷院区也被征用要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了。”童辉护士长说:“超市已经关门了,我没买到汤圆,但是今天我们血液透析中心这个大家庭在这个团圆的日子,真的团团圆圆的在一起了!等疫情过去,我一定请所有的老师们吃一碗热腾腾的元宵!大家辛苦了!”晚上7点多宁勇教授都没来得及吃晚饭就和带着透析中心的同事们一起卸着一车又一车的货物,大伙儿带着严密的口罩,搬得气喘吁吁,出了一身热汗。春节期间竟然还2次大搬家,大家都没想到一年难得的大团圆,竟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
从2月10日开始,本部血液净化中心在固定机位仅58台的基础上,接纳了本部透析患者、中法院区和光谷院区的透析患者以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的大部分透析患者。每天安排3班患者透析治疗,从早上7:30开始直至晚上11:30结束,日平均接待110人完成透析治疗。由于透析患者的“家居”因素,使我们医患双方都成了高风险的特殊群体,大部分医护人员都主动与家人隔离了,几乎1个月都没有回家。
春节期间,除了保障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常规治疗,我们还承担着医院急危重症患者床边血液净化治疗的艰巨任务,其中也包括发热门诊、发热病房和急诊内科这些“高危”科室。为了减少大部分科室人员接触感染病人的几率,我科成立了专职的CRRT小组,由肾内科党支部书记宁勇书记带对,包含主动报名的马骏老师、李奇老师、王李胜老师、陈世波老师、黎双双老师、李宗阳老师。
血透室的党员护士马骏老师是我们的先锋人物,他是第一个去发热门诊的透析护士。第一次治疗是艰难且波折的,途中突遇电路短路断电,经验丰富的他不仅迅速回血保证透析患者安全,并立即积极联系医院后勤解决停电问题。当时发热门诊正有患者抢救,他还主动积极开展其他患者情绪安抚工作,维持秩序。治疗结束后,原本帅气的脸上满是口罩、防护镜的勒痕,而他却乐观的告诉大家,“没有什么好怕的,我们防护措施很到位”,并总结经验、梳理流程,为下一次的治疗做好预案。
90后小组成员,共青团员王李胜在日记这样写道,“别的护士姐姐都不怕,我一个男的也不能怂。”他是一名普通的“90后”,没有退缩而是硬着头皮向前冲。第一次去发热门诊时,由于“战场”环境超出想象出现恐慌,紧张到给领导打电话求助,护士长边安慰着边说安排同事去协助,他最终却还是拒绝了,一个人完成了治疗。后来,我们问他,为什么拒绝,他说,“并不想多一个人来到这里,因为会多一份感染的风险。”曾经还是我们眼中有点大大咧咧的毛头小伙子突然间一下子长大了。
陈世波老师第一次到发热病房后感叹的说道:“第一次去,说不怕都是假的,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应该担下这份责任!无论什么时候,我想只要有需要,我们都会是那个第一时间冲上去的同济人。”
这个小组里最小的就是2018年刚刚来院工作1996年的小伙子李宗阳老师,年轻的他却勇敢的站出来撑起了一片天。“2月10号下午2:26分接到科室电话,要为一位确诊患者做床边透析治疗。我立马换衣服赶到科室,2:41分,心想还好不慢。刚好跟正在穿防护服的陈世波老师一起去,有老师带着我,心里踏实了不少。穿着装备干活是真的不方便,走几步路就喘,汗水完全湿透了衣服,眼睛都进的是汗水,护目镜里都是雾,但尽管如此,我没有一丝懈怠,关心患者感受。这次经历大概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
作为这个紧急小组唯一的女孩子,黎双双老师瘦弱的身体,童护士长几次拒绝她的加入,但是黎老师说:“这个小组需要我这样心思细腻的女孩子!护士长,请让我参加!”果然,有了黎老师的加入,大家觉得更加的有信心了!
在这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中,我们透析中心的党员们在科主任徐钢教授和支部书记宁勇教授的带领下,自觉团结一致奋勇向前,践行了一个党员的誓言和责任!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需要透析,我们做不做?“肯定做!必须做!优先做!”徐钢主任说:“我们同济的透析中心不会放弃任何一名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我们是一家人!”从1月26日开始统计,我们透析中心完成了7位疑似或确诊患者透析管路置入,完成了19人次的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床边透析,并还安排老师到中法院区完成确诊重症患者的床边透析。
“我要保护我的医生,我不想我这里的医生染病倒下!”宁勇教授作为肾内科党支部书记,承包了所有疑似或感染患者的透析管路置入工作。马骏作为肾内科团支部书记,第一个报名进入发热病房为发热患者进行床边透析治疗。害怕吗?肯定的。马骏老师后来回忆:“接到护士长通知发热门诊患者需要做血液透析的电话,那一刻,瞬间面红耳赤,内心即激动又忐忑,我老婆非常担心,希望我别去,我斩钉截铁的告诉她,放心,我没事,我是党员关键时候不能掉链子!当我去过发热门诊、发热病房、支援过光谷发热病房后,发现我们的防护做的特别好,老师们都特别努力,我相信我是安全的,也更加笃定自己的信心,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正是党员同志们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及勇敢与担当让所有的老师都心生勇气,感染区不再是恐惧的代名词,感染患者也不再是不可靠近,也许他们更需要我们温暖的双手!在这么特殊的时期,许多青年老师们,主动要求去疫情一线,多名年轻职工主动要求入党。
武汉“生病了”,像是被按了暂停键,但疫情下的医护同事们却像是打了一剂强心针。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我们的暴露风险与“一线”是一样的,我们也是“一线”的战士!我们的队伍没有一个逃兵,只有不断向前冲的勇士。永不言败的“肾”斗士,将持续奋战,保证长期透析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一个不少;完成发热感染患者的床边CRRT治疗,战胜病魔。医院大门的泰山石上写的“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每时每刻都在激励着每一位同济人。我们坚信,疫情终散,春暖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