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手栽下的抗疫纪念园合影、重回战斗过的隔离病房、与并肩作战的医护们重温战友情、参加学术交流……10月28日,北京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等数支援鄂医疗队重回武汉,参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建院120周年暨迁汉65周年学术周活动。
“同济医院的战友们,在抗疫的战场上我们一起手挽手,肩并肩,今天我们祝福你们。”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南京援鄂医疗一队等则通过视频与大家重聚。
“在武汉疫情期间与百廿同济一起作战,感受到她的责任与担当,又在此次活动中追溯了她两个甲子的荣光,这样的同济积淀了厚重的医学情怀,她的发展史正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史。”对于这所百年名院,大家又有了更深刻的感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华良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与大家分享自己眼中的同济和同济精神。他们说,同济医院自建院起,聚集了我国多个医学领域的奠基人和医学大师,120年来始终“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迁汉65年以来,屹立华中,造福大众。他们相信,120年对于同济医院只是征程的起点,也期待着同济医院在新时期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同济医院1900年由德国医师宝隆创建于上海,寓意同舟共济。全面抗战爆发后,医院被迫西迁,辗转7省,最后落脚四川宜宾。1946年回到上海。1955年,医院服从国家政务院决定,从上海整体搬迁至武汉,成为中南地区一支重要的医疗卫生力量。
同济医院迁汉,为湖北乃至中南地区的患者健康保驾护航,有力带动了武汉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和地位提升。并以其标杆作用促进武汉地区医疗机构竞相进步,使武汉医疗卫生水平位居全国前茅。时至今日,同济医院肩负着“医疗、教学、科研、培干、公共卫生”五大任务,发挥“中心、示范、辐射”三大功能。现在,同济医院之于武汉,已不仅仅是一所医疗机构,她还称得上是这座城市的质量名片、品牌标识和精神文化的象征,也成为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元素。
120年来,同济医院始终坚持“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的家国情怀。在每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同济都是参与者、引领者和贡献者,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奉献的精神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医学传奇与人文传奇。
上世纪40年代,同济医院在宜宾攻克了川南人谈之色变的痹病,挽救了当地成千上万的人。50年代,上海、江苏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同济医院首创“酒石酸锑钾三日疗法”,治愈500多万血吸虫病人。60年代,湖北农村发现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同济医院的专家深入当地,用2年时间找到发病机理。60年代末,同济医院率先开展器官移植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拉开了中国器官移植的序幕。70年代,唐山大地震的第二天,同济医院就派出了急救医疗队,从死神手中夺回了数千人的生命。90年代,长江爆发特大洪水,同济医院数十支医疗队赴灾区送医送药,荣获抗洪救灾集体一等功。
进入新世纪以来,抗击非典、雪灾救治、抗震救灾、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等,同济医院都勇担重任、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同济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全国率先启动发热门诊应急机制,率先主动请缨将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开辟为重症救治的主战场,投入重症病床数、收治重症病人数、接诊发热病人数等均为全国之最,并创建了重症救治的“同济光谷模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发文向国内外广泛宣传与推广,受到中央指导组、国家卫健委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誉。医院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13支“小分队”组成的重症救治“尖刀连”,被中宣部评选为“时代楷模”。
正因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落户同济。活动当天,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正式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