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5日下午2时30分,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系列学术会议暨同济医院建院120周年学术活动周的重点学术活动——第七届血管老化高峰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顺利召开。国内外著名专家汇聚一堂,围绕血管老化相关热点问题进行热烈探讨和广泛交流。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柏勇平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洪华山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双喜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陈厚早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晓明教授、同济医院王从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生科院高尚邦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刘磊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尹立雪教授、开滦总医院吴寿岭教授、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李桃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存泰教授、北京医院于普林教授、南昌大学生命科学院田小利教授为主席出席本届论坛。来自同济医院的数十名教职工和学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本次论坛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前任主委、北京医院于普林教授与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候任主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存泰教授主持开幕式。两位教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上半场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柏勇平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洪华山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双喜教授主持。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院田小利教授带来的“运动、营养与血管老化”主题讲座拉开了本次论坛的序幕。田教授首先讲述了临床和实验室对血管衰老的评估,提出为判断血管僵硬度与顺应性而产生的临床指标,点明血管衰老的特征。接着,田教授借由“是否有办法延缓血管衰老”这一问题,引出“运动、营养与血管老化”的主题,明确表达目前所聚焦的目的是寻找与血管衰老有关的基因,继而提出“精确运动和营养干预促进老年健康”的方案,展现了科技部相关课题项目的全貌。最后田教授总结了运动与营养限制,尤其是能量限制,对血管衰老的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存泰教授从临床角度分享了“血管内皮功能与血管老化”。张教授首先提出内皮功能障碍是缺失环节,从而得出内皮功能障碍是血管老化的重要因素。接下来张教授讲解了血管内皮结构与功能相关内容,提出内皮细胞衰老/功能失调参与增龄性血管疾病,因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全程参与血管病变。张教授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内皮功能检测比传统检测更重要。”紧接着,张教授分享了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方法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措施,提出“应拿出血管退行性疾病防治体系的中国方案”的目标。最后,张教授指出,面对相关疾病,我们应当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军教授从全球目前干预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引出了“血管老化干预措施研究”主题讲座,通过介绍“全球老龄人口健康状况堪忧,老年特发性疾病与慢病增加”这一背景,提出“重视血管衰老、转变治疗理念”。随后,陶军教授就血管衰老功能检测、血管衰老结构评估、血管衰老与分子标志物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强调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有效的。陶教授以“血管衰老干预策略”结尾,介绍目前研究的各类干预药物与运动、RIPC、清除衰老细胞、DNA重编辑等策略。

中国医学科学院陈厚早教授分享了“Sirt1与血管老化”相关内容。陈教授首先提出经典的衰老四层次假说,引出关键因子“SIRT1”,通过介绍小鼠实验,探讨相关机制,认为衰老背景下SIRT1是降低的;进而介绍想阐述的模型,提出目前对血管衰老细胞的理解已不限于内皮细胞,还可能包括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等。接下来陈教授从小鼠实验方面详细阐述“能量限制对于代谢重塑作用显著,但对血管代谢改变暂未观察到显著作用”这一现象,进而得出“能量限制可整体改善代谢,主要以高活性器官为主”的结论。最后,陈厚早教授表明,目前,细胞水平衰老在血管衰老中占比还不明确,呼吁大家关注细胞衰老对组织衰老的研究。

下半场由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晓明教授、同济医院王从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生科院高尚邦教授主持。

首都医科大学刘磊教授分享了有关“特拉唑嗪干预血管衰老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刘教授首先提出特拉唑嗪可激活磷酸甘油激酶(Pgk1)。接着,刘教授回顾临床数据发现唑嗪类药物具有降低帕金森病风险的效果,提出“特拉唑嗪可能激发糖代谢的最大化”这一假说,提供该药物保护血管的临床证据。根据特拉唑嗪减少ApoE K0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实验,提出不同性别所接受药物剂量不同的想法;借由探索血管内皮细胞衰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究特拉唑嗪抗血管复制性衰老实验机制,提出仍需功能研究这一未来方向。

四川省人民医院尹立雪教授从技术层面分享了“应用极速PWV评估血管老化”,首先介绍了传统技术与极速脉搏波测量的差别,详细讲解技术平台及原理,对比UltraFastTM极速成像技术与传统超声成像技术。随后,尹教授讲解PWV彩色脉搏波技术相关操作方法,总结了其采集快速、自动测量、计算过程直接精确、唯一使用精确数值表示等特点,指出彩色脉搏波有望成为超声医生评价血管的全新实用工具。之后,尹教授还介绍了其他脉搏波速度测量技术,并进行相关技术对比。最后,尹立雪教授对彩色脉搏波技术提出“希望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并在治疗中评估疗效”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开滦总医院吴寿岭教授带来了“高血压与PWV”主题讲座。吴教授首先提出血压与动脉硬化是高度相关的变量,增龄是二者共同的危险因素,从而引出需要回答的问题:高血压与动脉硬化的因果关系;高收缩压、高脉压与动脉硬化的关系;高收缩压、高脉压与动脉硬化对不良事件影响的差异;抗高血压治疗能否延缓动脉硬化进展。吴寿岭教授从随访、终点事件、生物标本、专病队列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开滦队列”相关研究及成果,展示交叉滞后分析动脉硬化与血压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探究可能的机制,得出“抗高血压治疗可延缓动脉硬化进展,强化降压有可能逆转动脉硬化”的结论。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李桃教授简短阐述了“血管衰老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主要讲解建立模型纳入指标、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运用新增生物标志物及新建模方法,准确、有效提高模型的评估能力,降低个体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被高估的可能性。李桃教授提出建立模型的预期目标:开发适合中国特色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新指标(TEG、PWV、ABPI等)对提高模型评估能力的贡献,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新指标。

最后由张存泰教授对本届论坛进行总结,并作出精彩发言。张教授再次感谢各位讲者及主持专家的精彩发言,让参会人员受益匪浅。张教授指出内皮功能测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未来的工作一定会做的越来越好。论坛结束后,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本次“第七届血管老化高峰论坛”为纪念同济医院建院120周年和迁汉65周年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通过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进行主旨报告,为血管老化科技工作者在围绕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及干预等方面搭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各单位及专家组将以崭新的面貌,携手共进,为点亮探究血管老化之路焚膏继晷,推动相关研究不断前行,促进了血管老化相关学科的发展,取得了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