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同济新闻

健康报:同济有个“救命群”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9-05-24

浏览量:

分享:

5月4日19时46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痛联动队的微信群里头像闪动。

急救“120”:心电图显示,V1-V5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但R波未完全消失。

同济医院心内科:发病时间?几时可能到?

急救“120”:有5天了,预计2个小时的样子。

同济医院心内科:患者症状?前壁导联还可以看到R波?

急救“120”:有R波,患者说胸闷严重。

同济医院心内科:直接送到导管室。

20时10分,救护车急驶赶往同济医院……

该院心内科汪道文教授说,“医院有30多位一线医生在这个群里,有消息一定不会漏掉,会即时回复。从心电图里,医生可能立即判断出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但图中的一个小小的R波,也可看到患者的那一丝‘生’的希望,或许还有拼一次的机会!”

信息高速路为生命救援扬帆

78岁的姚奶奶因间断性胸痛5天,在当地医院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给予对症治疗: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从而改善冠脉供血、控制血压等。但由于姚奶奶本就有多种基础疾病:高血压20余年,糖尿病20余年,脑梗塞20余年,加之半个月前又“重感冒”一次,整个身体的情况已经极差。当地医院医疗条件有限,无法血管造影检查,更无法为姚奶奶实施介入支架手术。

“往大医院转吧,但是老人病情太凶险,路途太远了。”当地医院帮着联系到“120”帮忙转院。

“我在同济医院的胸痛中心联盟队的微信群,马上问一下。”“120”的陈医生掏出手机立即帮着联系起来,也就有了本文开始的简单而迅速的交流。

汪道文说,在这个近500人的群里,有着武汉市周边县市近百家医院的心内科、急诊科医生、“120”急救医生及同济医院所有的与胸痛相关的技术骨干。一旦有胸痛患者,救治立即启动。

救护车一路疾驰,在同济医院胸痛联动队的微信群里,沟通并未停止。查看最新的心电图情况,询问患者症状,车况及预计到院时间。而医院这边的导管室也已准备就绪。

当地医院的医生们及时得到同济医院胸痛中心医生会诊意见,可以随时随地对患者进行早期、快速而准确的诊断,给予适宜的诊疗指导。同时,通过微信发送GPS位置,同济医院医生可掌握急救车的行进位置,提前做好充分的急救准备。

汪道文说,姚奶奶直接被救护车送到了医院的导管室,立即进行了冠脉造影,冠脉主要的3根血管都堵了,最严重处狭窄99%,血管病变、钙化严重,其中一根血管狭窄为90%,可能这就是她最后的一线“希望”。最终,同济医院心内科团队为姚奶奶成功实施了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放入一个支架“暂时”保住了姚奶奶的命,随后将等待时机,再处理其他病变严重的血管。“多器官受损,血管情况很不好,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只能慢慢来。”

再造流程,畅通“救心高速路”

汪道文说,一分一秒,都是抢救的关键。微信群方便了患者往上转,我们也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结果皆大欢喜。但是,这就够了吗?不够,远远不够。胸痛患者多为重症,风险大,所以对医生专业技术要求更高。

“为什么王先生院内诊疗流程用了近一个半小时?数据不会说谎。”在心内科的质控会上,一个病例放到了大屏幕:49岁的王先生,胸痛两小时就诊于通山县医院,诊断为急性心梗。通过微信群联系,经“120”转运至同济医院。15时31分,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16时58分,导管室手术成功。

还是流程出现了问题,汪道文直指症结所在。2017年年初,心内科借助质量管理工具开展品管圈活动。最终,他们将医院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D2B(导管室介入首次球囊扩张的这段时间)时间控制在78分钟以内,而国际标准是90分钟。这为心肌再灌注争取了时间,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

汪道文说,以暴发性心肌炎的救治为例,与常见的胸痛胸闷抢救不一样,病例相对少很多,可能有时一个月都没有一例患者,病情病程也会更加的凶险。他要求抢救小组的核心成员每两周就必须进行暴发性心肌炎的应急救治演练:第一步、第二步,插管、穿刺、接线、接管、开机,必须忙而不乱,每个步骤都要到位。同济医院胸痛中心“救心高速路”越来越畅通,才能够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生机。

2015年3月16日,同济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实现了救治流程向前延伸,从基层医院开始;院内流程再造,减少就诊绕行科室;使基层医疗机构与三级医院无缝对接,在检查结果的及时传输和互认基础上,挤掉中间环节时间。2016年7月医院获批为“国家胸痛中心示范中心”。同时,同济医院积极与45家基层医院签订协议,共建急性胸痛救治网络,以不断推进湖北及周边地区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工作。他们搭建的同济医院胸痛中心微信群里,目前有116家医院的近500名医护工作者,能够非常及时快捷地互动联络及会诊转诊。(□通讯员 田娟 特约记者 蔡敏)


健康报:同济有个“救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