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本站
发布者:宣传部
时间:2020-05-07
浏览量:
分享:
日前,湖北省总工会发文表彰2020年湖北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光谷院区院长刘继红同志,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俊波同志荣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妇产科党总支书记、产科主任冯玲教授获得首届“湖北医德楷模”,同时被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刘继红领导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累计收治新冠肺炎病人1462人,并获评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单位,在疫情大考中交出“硬核”答卷。国家卫健委领导调研光谷院区,认为光谷院区“体现出精湛的医疗救治能力和高超的组织管理水平”,“各项业务指标在定点医院中均名列前茅”。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也播出专题片“重症”,介绍了光谷院区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救治经验。
胡俊波在1月25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被指定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后,临危受命,担任院长。他第一时间开辟“战场”,靠前指挥,领导院区收治重症患者1937人,为武汉市之最,被评为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单位。通过科学施治和精细化管理,首位感染新冠肺炎的肾移植患者痊愈出院,同济医院最重新冠肺炎患者脱离ECMO……一个个生命奇迹在这里诞生。
冯玲在疫情期间密切关注疑似发热的孕产妇,她要确保“三个零”——产妇间零感染、新生儿零感染、医护零感染。3个多月,冯玲每日必在同济几个院区奔走,协调、手术。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日子里,冯玲和她的143人产科团队“来者不拒”,将每一位来到同济的孕产妇24小时呵护着,他们是疫情期期产妇的护佑天使。
在疫情大考中交出“硬核”答卷——刘继红
懂医疗、善管理、有担当、真性情,是刘继红给人最大的印象。在历次大灾时总是冲在前方,2003年抗击SARS,作为主持工作的医务处副处长,他积极组织参与救治;2008年汶川地震,他又作为湖北省医疗一队队长赴四川救灾;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他再次主动请缨,勇挑重担。
改造病房 抢救刻不容缓
2020年1月初,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发热门诊病人剧增,高峰时日门诊量达500余人次。刘继红敏锐地发现形势严峻,果断扩建发热门诊,合理分区,优化流程,共接诊 1 万余人次,大大缩短了发热病人就诊等待时间,使病人得到有序诊治,也避免了医患交叉感染。
随着疫情的爆发,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于2月5日被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确定为危重症定点收治医院。当晚8时,刘继红紧急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改造方案,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要求改造病房,并亲赴现场指挥协调施工队连夜动工,2月9日上午提前完成了17个病区828张病床的病房改造及物资保障工作。
2月9日中午开始,来自全国的17支国家医疗队陆续抵达院区,刘继红对接待工作作出周密部署,安排专人对接各医疗队,落实好他们的衣食住行。当晚23时,院区正式开始收治病人,当大批病人涌入医院,他破例让病人先入住再办手续,避免了不良事件发生,2月11日所有病床全部收满。
病程恶化进展快、病情反复是新冠肺炎的特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一直是难题。2月11日开始,刘继红每天都会在医院10楼国际学术会议厅组织开疑难与死亡病例讨论会。他希望集全国智慧、纳各科所长、采全国17支精英医疗队之力量抢救病危者。刘继红要求,要尽可能详细记录新冠肺炎逝者病程变化和治疗跟进的全过程,“要从中找到共性问题,找到规律,让我们对活着的人能有所预判,能提前控制病情恶化,不能等到事情发生了,一切都晚了。”
实践“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精细化管理”光谷经验
到光谷院区来的 17 个医疗队,由 145 家医院组成,医务人员的来源很广,专业也很广。为了尽快完成全国各医疗队在院区的磨合,刘继红领导支援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2393名援鄂医务人员及本院800名职工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目标上狠下功夫。
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大多数都有高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其它基础病。有的病患之前心脏不好,或者肝脏、肾脏、脑部有问题,甚至同时有多脏器受损问题。新冠肺炎与患者之前的基础病叠加,让病情变得非常复杂,治疗更为棘手。一旦新冠肺炎触发炎症风暴,病患脆弱受损的脏器再次受到攻击,往往就是最后的致命一击。
他领导建立了医疗队领队联席会、战时医务处例会、危重症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会等一系列会议制度,提出成立插管、护心、护肾、护肝、营养、精神心理、中医药、康复8支小分队,为17支医疗队服务,帮助解决疑难杂症,弥补了各医疗队专业力量不足的“短板”。
结合实际经验,刘继红带领专家团队总结了三个法宝:第一是关口前移,要提早了解病人身体各个系统的实际状况,提前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第二是多学科合作,把心肝肾各个系统的疾病都处理到位;第三就是精细化管理,每个病人要有责任医生和护士,把每个细节都处理到位。这三点组成一个连环系统,一直持续到最后病人平平安安才结束。
“不能有一个短板出现。”“不能让一个病人白白离去。”“事情当天说好要马上办的,就一定要办到位。”刘继红在督导上狠下功夫,成立了同济“特战尖刀连”专治疑难杂症。
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光谷院区党工委书记的他始终坚守岗位、靠前指挥、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高度重视医务人员感染防护,做到了零感染;深入隔离病房参加危重症病人泌尿外科疾病诊治,鼓励慰问重症病人及住院职工,团结带领光谷院区全体党员干部和医务人员奋斗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最前线。
截止到3月30日,他领导光谷院区累计收治病人1462人,重症危重症占80%以上,住院COVID-19患者治愈率87.68%,并获评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单位。国家卫健委领导调研光谷院区,认为光谷院区“体现出精湛的医疗救治能力和高超的组织管理水平”,“各项业务指标在定点医院中均名列前茅”。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也播出专题片“重症”,系统介绍了光谷院区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救治经验。
临危受命的“急先锋”——胡俊波
2020年伊始,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俊波同志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医学职业精神,在重症及危重症救治一线持续奋战。
临危受命,勇于担当
1月25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被指定为“武汉市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救治定点医院”,胡俊波临危受命,担任院长。
疫情就是命令,病房就是战场。胡俊波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尽快开辟战场。1月25日晚改造工程正式开工,27日中法新城院区部分隔离病房改造完成,遵循“边改造、边收治”的原则,当天晚上就收治了8名危重症患者。29日,12个病区550张病床全部改造完成。改造工程期间,胡俊波一直守在一线,他说:“改造工程不能有纰漏,因为病人等不起。”
2月5日,中法新城院区550张病床全部收满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面对疫情爆发,2月6日,同济医院主动向国家卫健委请缨,继续改造中法新城院区500张病床以收治危重症患者。胡俊波督导后勤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奋战72小时,提前完成中法新城院区全部病区的改造。当武汉市防疫指挥部安排400多名病患转诊,胡俊波通宵未眠、靠前指挥,简化入院和收治流程,所有患者及时入院。在疫情期间,中法新城院区共收治患者1937人。
综合施策,科学救治
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有23支国家医疗队,共计2836名医护人员和同济医院1700名医护战士一起,团结协作,并肩战斗。
胡俊波在国家卫健委指导下,在武汉市新冠肺炎收治定点医院中率先成立联合医务处、联合护理部、多学科联合专家组,互通有无,资源互补,发挥医疗队联合作战的优势,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23支国家和各省援鄂医疗队整建制管理病区,多学科合作危重症专家组针对疑难病例开展会诊和讨论,联合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共同发布《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与管理共识》,统一治疗标准和工作流程,同时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定期派出质控人员在各病区进行医疗质量巡查,及时查缺补漏,防范医疗风险的发生。
他还指导建立完善的会诊和讨论制度。各病区每日在查房完成后,各病区进行病区患者讨论,病情进行逐一分析,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每日上午由联合医务处举行疑难危重病例MDT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将各病区的危重疑难病例,由专家组对治疗进行评估指导,做到关口前移、“一人一策”,能够将诊治精细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将各医疗队和同济医院的相关专业医师进行有效整合,成立心内科医师组成“护心团队”、肾内科医师组成“护肾团队”、麻醉科成立气管插管小分队,耳鼻喉头颈外科成立了气切小分队,胸外科的胸腔闭式引流小分队、内科的内镜治疗小分队、康复科的早期康复介入小分队,以及神经科的心理干预小分队。另外,还有医疗队和同济医院中医专家组成的中医诊治团队。在同济医院整个新冠病人救治工作中,中医辅助治疗比例达94%-96%。这些团队24小时待命,面向各病区提供临床技术支持,补足专业“短板”,逐步形成了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精准管理的科学救治模式。
针对急诊手术患者,孕产妇患者、透析、肿瘤患者这些特殊病患,他提出相对集中收治。例如将透析患者集中医疗、设备资源,统一管理,统一治疗。一位肾竭的新冠肺炎患者突发I型心脏夹层,立刻组织心脏大血管外科、肾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进行多学科会诊,并制定手术方案,实施跨院区联合手术,患者手术顺利且新冠肺炎已经治愈,平安出院。
通过科学施治,首位感染新冠肺炎的肾移植患者痊愈出院,同济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脱离ECMO,自由呼吸……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精细管理,保障到位
1月27日以来, 胡俊波组织人员分8批次在机场车站迎接队员,组织运送医疗队近200吨医疗和生活物资,在全市7个行政区的16家酒店做好医疗队员的食宿及其他后勤保障工作,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有求必应。同时他重视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保障医护人员从战场平安归来,解决一线医护人员后顾之忧。针对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献的大量医疗和后勤供应物资,他组织院区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和使用,做到公开透明。
“不松劲、不懈气”,面对复杂的新冠病情,胡俊波始终将这句话挂在嘴边,鼓励身边的医务工作者。齐心所向,无坚不摧;勇毅笃定,战无不胜。胡俊波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显在岗位上,冲锋在前、义无反顾。
疫情期间妈妈们的护佑天使——冯玲
2020年1月中旬,从第一例术后才查出核酸阳性的产妇开始,同济医院产科主任冯玲的心就一直悬着。她密切关注疑似发热的孕产妇,她要确保“三个零”——产妇间零感染、新生儿零感染、医护零感染。1个多月,冯玲每日必在同济几个院区奔走,协调、手术。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日子里,冯玲和她的143人产科团队“来者不拒”,将每一位来到同济的孕产妇24小时呵护着,他们是新冠肺炎期产妇的护佑天使。
与疫情赛跑,呼吁全国关照孕产妇及新生儿
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毒,冯玲所在的产科一边收治病人,一边梳理孕产妇的门诊入院、手术、住院管理流程……作为全国疫情最严重地区中实力最强的医院,冯玲承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与压力。
面对全国同行不停地询问,冯玲紧急联系同济妇产科马丁院士、儿科罗小平教授、新生儿陈玲教授、产科陈素华教授、曾万江教授等,短短48小时的起草、修改、讨论、定稿,向媒体和全国同行第一时间发布了《同济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孕产妇及新生儿管理指导意见》,呼吁全国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须特别关照孕产妇及新生儿。
随着新生儿感染新冠病毒的报道,新冠病毒母婴传播的可能也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冯玲小心翼翼地分析、求证,接下来,产科医生怎么做?如何确保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很快2月9日,冯玲又联合同济医院儿科专家修订发布了《同济医院新冠肺炎期孕产妇及新生儿管理指导意见》(第二版),第二版提出,孕妇疑似或确诊感染,新生儿应立即隔离并检测核酸,与疫情赛跑,与病毒相搏,提出根据现有的证据,母婴垂直传播尚不能确认。
她还参与编写了国家产科质控中心《新冠肺炎孕产妇分娩期管理建议》、中华围产医学会和中华妇产科学会产科学组《妊娠期与产褥期新冠病毒感染专家建议》等,还主编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产科防护手册》,目前已出电子版在线分享。
和9000万网友一起“云养娃”
2月3日凌晨,一位孕周41周多、双肺感染、羊水浑浊的孕妇辗转几个医院,终被急诊收入同济医院。接诊的产科医生刘海意记得很清楚,半夜1点,产妇和她的丈夫一起来就诊,当时,她和她的丈夫核酸呈阳性,均已感染,他们是外地人,在武汉没有其他家人。
顶着巨大的压力和极有可能感染的风险,冯玲将她在第一时间收治入院。“当时全武汉市综合医院都没有专业产科传染病病房,孕妇已经41周羊水浑浊,对任何医院来说都很难,如果同济再拒绝,她就无路可走。”
“你身体不好,还是我来上。”冯玲拉住了已准备好上手术的刘海意,坚决自己冲上前,只让刘海意在隔离手术室外沟通协调新生儿的转送。
手术顺利,小石榴出生了。刘海意第一时间将小石榴送到了新生儿病房陈玲教授手里,由新生儿科的临时妈妈们照顾。术后,小石榴的妈妈被送回同济医院感染隔离病房继续治疗,小石榴的爸爸则在武汉肺科医院住院。一家三口分隔在三个不同的病房。
为了圆一家人的团聚梦,冯玲和刘海意联系到央视记者,希望帮助到这个家庭。央视直播的记者在同济新生儿科架起了24小时的摄像头,全国9000万网友当起了小石榴的爸爸妈妈,他们一起在网上为小石榴唱歌、弹琴、绘画,关注小石榴的一举一动,见证“小石榴”的成长。“宝贝加油!中国加油!”小石榴谐音“十六”,因出生于正月初十的六点,也是寄语全国人民能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共度难关。“感谢同济医院,感谢冯教授和刘医生,疫情当下,她们救了我们一家。感谢全国网友们的守护。”第一次通过直播见到小石榴,石榴爸爸下了幸福而感慨的眼泪。此后,他常常深夜在隔离病房,看自己宝宝的直播。 3月12日下午,被网友们“云守护”的孩子小石榴顺利出院,和康复后的石榴爸妈团聚了。
“我宁愿感染,也无法忍受手术出现并发症,我无法原谅自己。”这是冯玲说的最多的,也是冯玲对自己的要求。手术护目镜、防护面罩不透气,戴久了人一呼气就起雾,看不清。有时候做着做着,冯玲就摘下护目镜,完全忘记了危险。“我援非2年,那边艾滋病多,医疗条件更差,这或许是我淡定的原因。当然,医务人员也是人,有畏惧、担心、害怕很正常,这个时候我这个主任、书记先上,他们才敢。” 截止3月18日,同济医院产科接诊了364位孕产妇,310位产妇在同济平安生产,其中41位是确诊或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产妇,在这里孕产妇零感染、医护零感染。
同济医院刘继红、胡俊波、冯玲荣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