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放射科
时间:2025-03-27
浏览量:
分享: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牵头的“基于国产CT的超低剂量儿科应用解决方案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审批立项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专项 ,也是该领域唯一立项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国卫中生发【2024】39号,项目编号:2024YFC2419300)。项目由同济医院牵头,东软医疗与全国10余家知名医院及科研机构共同承担,旨在解决“儿童CT检查辐射剂量标准差异较大”这一全球性难题,通过技术创新、规范制定和国产设备升级,为亿万中国儿童打造更安全的影像诊疗环境。
在我国,儿童CT检查作为儿科诊疗中不可或缺的影像检查方法,每年的检查量超3000万人次。国际权威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和Nature Medicine研究发现,儿童接受的CT辐射剂量每增加100mGy,脑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风险将分别增加1.27倍和1倍,辐射累积效应更可能造成终身健康隐患。CT检查电离辐射对儿童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项目牵头人、同济医院放射科主任李震教授说,医疗区域发展不平衡,基层医院设备落后、操作欠规范;检查剂量控制不精准,缺乏个体化扫描方案;技术指南不匹配,国产CT低剂量技术迭代快,临床规范滞后。这是儿童CT应用存在的三大痛点问题。
目前,儿童低剂量CT扫描在儿童专科医院得到较好开展,但患儿在儿童专科医院的首诊比例仅为26%,超过70%的患儿首诊发生在综合和县级医院。如何通过系统性方案,实现检查标准统一,成为项目攻关的关键。
此项目将围绕“超低剂量成像技术研发”“个性化诊疗方案制定”“全国性规范制定和政策推广”等维度全面展开。 通过研发“双域”自适应超低剂量CT重建技术,结合信号域和图像域双重优化,在保证诊断精度的前提下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开发AI驱动的全流程智能辅助系统,覆盖儿童呼吸、消化、神经系统疾病的“筛查-诊断-疗效评估”全周期。建立基于身高、体重、疾病类型的个性化扫描参数库,破解“一刀切”剂量难题。如针对呼吸道异物和肺部感染的不同需求,动态调整扫描参数,实现精准控量。同时,依托7个省级平台,将制定首部《国产CT超低剂量儿科诊疗指南》,并通过“1个国家级+3个区域级”培训中心,推动技术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并将本项目形成的指南进一步提升推广,将儿童剂量指南纳入影像质控的推动计划,通过影像质控推动儿童剂量标准的实施。
此次启动会召开为后期项目深入推进做好了铺垫,在医、研、产各界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儿童CT检查的“安全剂量标杆”,共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同济医院牵头国产CT儿童超低剂量研究项目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