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本站
发布者:宣传部
时间:2021-05-11
浏览量:
分享:
5月9日11时许,在北京西开往汉口的G507次列车上,一名乘客心脏骤停,急需医疗救助。同济医院麻醉科党员医生姚文龙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抢救,与乘警、乘务人员、其他热心乘客一起接力抢救40分钟,为120急救赢得宝贵时间。
“我是同济医院的,让我来!”
5月9日11时29分,G507次列车刚从信阳东站出发不久,列车上传来广播员紧急呼叫:“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本次列车的6号车厢有乘客身体不适,若有乘客是医务工作人员,请迅速赶到6号车厢救治,谢谢您的支持!”。
“我以前在列车上也遇到过呼救医护人员的情况,就想过去看一看。我在14号车厢,走到13号车厢的时候,碰到乘务人员了解是什么情况,通过对讲机知道有人晕倒,我觉得情况可能比较严重,就赶紧跑过去。”同济医院麻醉科医生姚文龙回忆道,当时只见一位中年男性斜躺在过道上,上半身靠着坐垫,没有家属,身边有很多人围观,列出员和乘警在维持秩序,建议不要拍照。
表明医生身份后,姚文龙仔细查看,发现该男子面色紫绀、呼吸停止、颈动脉没有搏动,判断病人心跳骤停,毫不犹豫,需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放平患者,跪在地上,开始胸外按压。
姚医生边进行胸外按压边问工作人员,列车上有没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简易呼吸囊等急救设备,请乘务人员检查随身行李、打电话询问家属有没有心脏病等特殊病史,请随后而来的一名外科护士查看有没有肾上腺素等急救注射药品或者可以用的急救设施,遗憾的是这些都没有,列车上只有速效救心丸等口服药物,病人行李里也没有任何药物。“患者没有呼吸,没有反射,药物只能静脉注射,口服药物可能呛到气管内,目前唯一的生路就是依赖高质量的徒手胸外按压,为120急救赢时间!”
生死关头,十余人接力抢救
根据心肺复苏要求,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频率需达到每分钟100-120次,下压深度为5-6厘米才能有效,体力消耗极大。为了保证胸外按压的质量,一般按压两分钟后需轮换按压。姚医生和女护士交替按压数轮后,体力渐渐不支,列车工作人员申请接力。
在姚文龙医生的指导下,在场的护士、乘警、热心乘客、乘务人员十余人分布在昏迷乘客身体两侧,两分钟轮换一次为其做心肺复苏,开展一场生命接力。姚文龙回忆说,“他们中有的之前接受过心肺复苏的培训,今天是第一次真正用,有的则只是从电视上看到一些,但现场经过指导,都按压得非常不错。”
其他人按压的时候,姚文龙负责托下颌,维持气道的通畅,同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及瞳孔,他注意到患者原本开始散大的瞳孔开始变小,也开始有了微弱的呼吸,这意味着胸外按压有效。他大声呼喊着,要病人挺住,大家都在为他努力。
与此同时,列车长经过紧急联系调度后告诉大家,列车需要到达汉口站才具备120急救条件,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40多分钟时,胸外按压不能停。
“我告诉大家按压的效果非常好,一定不要放弃,继续按压。患者的瞳孔一直没散大,说不定会有奇迹”姚文龙回忆,听到我的判断,大家都深受鼓舞,对自己的按压也更加有了信心,不间断的进行轮换胸外按压。他们真正体会到胸外按压看上去简单,但持续做下去非常耗体力。旁边围观者帮忙打着扇子,拿来水,但没人记得去喝,都做好着下一个接上去按压的准备,没有一个人放弃,为一线希望而努力。
12时12分,列车到达汉口站,车门打开,早已等待在汉口站的医护人员火速携带急救担架上车,姚文龙、女护士以及乘警将患病乘客送上急救车上才离开。
对话姚文龙
“我很感动,在紧急时刻,他们在我的带领下,敢于伸出援助之手,共同参与抢救。这次大家是真的齐心协力,拼尽全力,在没有医疗设备辅助的情况下能帮病人坚持四十多分钟,撑到救护车到来,非常不容易,我个人对这次列车抢救的效果是很满意的。”姚文龙说,作为医护人员,参与急救复苏是本能反应,但要感谢现场的每一位非专业人员,他们的表现很棒。“这不是平常的心肺复苏的模拟培训,而是一场未经筹划的心肺复苏的实战演练,相信他们会终身难忘,也看到了自己的潜力,未来若有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挺身而出。”
但姚文龙也有遗憾:“列车上的急救设备太匮乏了,如果有AED,能观察到患者的心率、配合心肺复苏为患者除颤,可能抢救的效果会好一些。”
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条件十分艰苦的列车急救,姚医生也呼吁,希望更多人了解徒手心肺复苏的知识,关键时刻可以救人救已;希望包括AED在内的急救设备能在公众场合有更广泛的覆盖,“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事不重要,但如果心脏骤停的是你的家人、朋友呢,这些东西关键时候是救命的”。
另外,姚医生还表示这个时代大家的生活压力都比较大,过度劳累、休息不好都极易诱发心血管方面的突发疾病,比如冠心病、主动脉夹层等,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早就医。
胸外按压40分钟,高铁上同济医生跨越八节车厢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