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我们去了一趟武汉最好的康复科,看看那些努力生活的人

资料来源:本站

发布者:宣传部

时间:2019-07-23

浏览量:

分享:

医院众多科室里,有那么一些科室,若光听名字,根本不清楚这个科具体是看什么病的,康复医学科(以下简称“康复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康复科,一个特容易被忽视甚至被小看的科室

吃了名字的亏,“康复”二字太过柔软疗愈,所指又甚为宽泛,因此这个科室听上去就像个只能扎扎针灸、做做推拿的疗养院或者按摩馆,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人暗地寻思:“回家康复不好吗,干嘛要浪费钱在医院养着,太奢侈了!”

这种对康复科的不解和偏见,其实也间接反映了人们对那些需要康复治疗的病人的不解与偏见。

不像重症病房里生命垂危的病人,身受肉眼可见的外在伤痛抑或是某种臭名昭著的重大疾病的威胁,能以相对具象化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共情。

而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康复科病人,因为没有相对具象的生命危险,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与重视,甚至连最亲近的家人都只会让你“忍一忍”。

每年有多少病人因为无法接受身体功能的残缺而产生心理疾病,有多少病人因为潜在的并发症不被重视导致死亡;又有多少病人明明有自力完成日常行动的可能,却要像个活死人般躺床上一辈子最后郁郁而终。

很多病情不是只要“死不了”就不用治了,忍耐病痛带来的长期的身心折磨,有时候比死更难受。

康复医学到底是干嘛的?

同济医院康复科,全国最好的康复科室之一,每天都会有来自各地的病人求医问诊,科室一百余张床位,全年紧张无空档。

康复科的病人病因特别杂,但有个共性:因为疾病丧失了某些原本正常应有的功能和能力。

康复医学在香港地区叫“复康”,在台湾地区叫“复健”,英文叫“Rehabilitation”,简单来讲,就是让病人身体的各项“功能”恢复到健康状态的学科。

往大了讲,因为截瘫不能走路,因为昏迷生活无法自理,因为中风无法行动和说话……往小的说,仅仅因为落枕导致脖子不能自如活动,亦或是颈椎酸痛让人不适……都可以算作康复科的治疗领域。

住在这里的大部分病人虽然暂时没什么生命危险,但要面对潜在的创伤后遗症威胁,以及功能丧失、行动受限带来的不便。

脱离生命危险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要今后如何正常生活。医生的任务则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康复治疗和训练,最大程度恢复病人原本的身体功能。

宛如健身房的康复治疗室

康复科的病房宛如一个大型的“训练营”,“训练营”针对不同功能的恢复,又可分为若干个治疗室:传统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物理治疗室、语言心理治疗室、生物反馈治疗室……

物理治疗室是面积最大的一间,跟健身房长得特别像,里面的诸多治疗仪器可以当做健身房器材的轻量级版本,但更高科技更智能。

外科手术医生的治疗工具是手术刀,那这些器械则可以称作康复科医生的“手术刀”,治疗项目就是治愈病人的“药”。

仪器里有帮助病人恢复平衡能力的,有刺激肌肉的,有帮助恢复肌肉力量的,还有带动病人的肢体运动的……这些仪器看上去特别简单,没有过多设计,因为制造技术原因,价格异常昂贵。

作业治疗室里的各种治疗道具让人仿佛身处幼稚园小朋友的游戏室。病人们这时候就像小学生,医生就像老师,“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从最最简单的动作开始做起,一点一点练习自身的行为能力。

将一个小球塞到胸前的口袋里,从桌上摸起一张纸牌,用钥匙拧开门锁……所有的训练动作其实都是在模仿日常生活场景,带动病人学习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技能。

语言心理治疗室主要是恢复病人的言语认知能力,病人的语言中枢受损或者认知出现问题时,就需要在治疗医师的带领下,一点一点“激活”原本的语言认知能力。

健康的人很难体会病人深深的无力感,那种身体仿佛不是自己的、无法自如控制的感觉。在我们看来最最简单的动作,对于有功能障碍的病人来说,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缓慢完成。

没有知觉、不受控制的身体部分,就是通过这样不断的练习与治疗,才有重新“觉醒”的可能。

病人的痛苦和不便最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忽视,但在康复科里,病人不必再忍耐,觉得不舒服,那就想办法改善。

住在康复病房的病人们

无论生什么病,都是不幸的。但能到康复科的病人,用句不恰当的话说,算是相对“幸运”的,毕竟好多人还没挺到康复科,就卡在了上一关。

康复科大概是看上去最忙碌最热火朝天的科室,空气里都是干劲十足的气息。不仅医生在连轴转,病人也要在各个小治疗室“打卡”每日的治疗项目,陪同的家属则要帮助病人辗转于各个治疗项目之间。

因为绝大多数病人无法独立行动,除需要家属辅助外,大都需要额外配备轮椅等工具,因此总能看到传统治疗室门口像个拥挤的停车场一般停满了轮椅。

康复科的病房里,因为中风、脊椎损伤或昏迷等原因失去行动能力的病人是个大类。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中,中风排在前列。病房里的中风病人虽然意识尚存,但失去了行动自由,也说不了话,还要忍受神经痛的折磨。

有位年纪大的病人,因为中风后遗症影响,连正常的进食也做不到,只能通过鼻饲(流质食物通过鼻腔进入食道)摄入饮食。

像这样的病人,如果不进行康复治疗,虽一时半会儿没有生命危险,但却要受困于轮椅病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在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中度过余生。

我的奶奶就是因为中风,说不了话,只能吃特别软的食物,除了一只手能稍微动作外,完全无法行动,受困于床和沙发十多年,最后在病痛的折磨中去世。

那个年代条件有限,不知道怎样做可以减轻她的痛苦,也不清楚有康复医学这样的科室,只能喂她吃去痛片缓解痛苦。

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完全不清楚奶奶的病情,现在想来,奶奶生病的那几年,真的是在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中度过的。

脊椎损伤的病人最常见也最让人心疼的后果就是截瘫。截瘫不是截掉四肢,而是肢体失去知觉,知道肢体还长在身上,但就像不是自己的东西一样,无法自如控制。

病房里曾经有两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病人,因为在学校练习单杠的时候,不慎脖子着地,虽大难不死,但脖子以下的部分完全失去知觉。也有因为走路玩手机没注意摔断了腰,下肢截瘫的病人。

这一类的病人越早接受康复治疗,身体功能恢复的程度和效果会越好。

想要完全恢复如初是不大可能,毕竟创伤造成的后果是不可逆的,但可以通过治疗与训练,在诸如拐杖等仪器的帮助下,获取一部分行动能力。

对于截瘫病人,哪怕获得一点点自由行动的能力,都是莫大的欣慰。

生活不是电视剧,光靠意念是站不起来的,非得结合专业治疗才能达到相对理想的效果。

病房里也有完全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仿佛睡着了一样。曾经有因为羊水栓塞导致脑死亡的病人,这样的昏迷病人如果不细心照顾,轻则是褥疮、肌肉萎缩,稍有不慎很容易因为并发症受到死亡的威胁。

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病人只要没有生命危险就可以置之不理,没有得到妥善康复治疗的病人很容易在不被理解的痛苦中过早逝去。

在传统治疗室里,那些能自如使用仪器,做大幅的身体运动的病人都属于恢复状况相当良好的病人,大多数病人则需要多人辅助外加器材带动才能完成一些非常简单的动作。

对那些运动能力不佳的病人,即使运动幅度增大那么一点点,也是康复之路上的巨大的飞跃。

除了康复身体,更重要的是康复内心

没去到康复科之前,一直以为病房里是充满歇斯底里和怨气的地方,去到之后,发现病房里出乎意料的平静。

也许失去行动自由的痛苦,只有有同样遭遇的病人才能感同身受。当你身边都是跟你一样情况的人的时候,心里反而会好受一点,你的疼痛也好,不甘也好,一下子得到了理解和尊重:“其实我也跟你一样。”

身处医院,尊重别人的痛苦,比同情别人的痛苦更有意义。同情是种居高临下,而尊重则往往伴随理解。

康复病房里,医生的任务除了康复病人的身体,最重要的其实是康复病人的内心。

就像人不只需要活着,还需要活得有自尊、有自主能力,康复科的目的除了让病人保持健康的状态外,最大的意义在于,让那些失去部分功能的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自信且有尊严的继续往后的生活。

 

我们去了一趟武汉最好的康复科,看看那些努力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