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医疗
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目前为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湖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以及湖北省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委单位。数十年来,经过全科同仁不懈努力,形成了独具同济特色的院前急救-急诊科-全院综合ICU一体化急诊医学模式,成为同济“疑难急危症救治基地和手术治疗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科擅长各种急危重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复杂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在国内具有显著优势,并具备了世界一流的抢救设备和领先的诊断治疗技术。
擅长的危重症疾病:
1.心肺脑复苏技术:呼吸心跳骤停是重症医学科内常见的一种危重症,生存率和脑功能恢复比率一直很低。针对于这一难题,李树生主任团队在有效的胸外按压、快速开放并建立人工气道等抢救的基础上,及时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辅助循环功能,并加强心肺复苏后脑功能脑电监测和亚低温治疗等脑复苏手段。综合提升了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成为我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大特色。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综合救治:ARDS是重症医学科内最常见的顽固性急性呼吸衰竭,尤其是重度ARDS的死亡率较高,其诊断和治疗一直存在较多的争议和难点。本学科为了提高这一类患者的综合抢救成功率,一直在不断探索。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镇静镇痛肌松、俯卧位通气、肺复张、血流动力学管理等综合救治后,病情仍然无法改善的患者,我科常规及时实施ECMO技术。目前对于接受ECMO治疗的重度ARDS患者,我科的救治成功率已经超过了60%,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3.脓毒症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症患者一旦发生严重休克,很容易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早期的集束化治疗以及后期器官功能的保护治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科作为湖北省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委单位,严格规范脓毒症休克的早期集束化治疗,迅速提高了1小时、3小时和6小时集束化治疗的达标率,有效地减少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后期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救治中,我科运用先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机械通气技术、重症血液净化技术等综合手段,大大提高了这类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4.严重创伤以及大手术后的综合管理:同济医院作为“疑难急危症救治基地和手术治疗基地”,本学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发创伤,以及重大手术后的患者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而需要在重症医学科进行重症监护治疗。24小时不间断的重症监护、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先进急救设备的使用、多学科治疗模式(MDT)的开展等,为这类患者保驾护航。
5. 物理、化学等因素导致的危急重症:本学科有长期参与应急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经验。在各种中毒、溺水、触电和中暑等物理、化学等因素导致的危急重症中,本学科通过重症血液净化、机械通气技术、血流动力学的支持和监测等手段,使得这类患者在我院的抢救成功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已经成为湖北省内救治此类患者最大的医疗中心。
特色诊疗技术:
1.重症血液净化技术:本学科在2006年开始率先在国内开展重症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目前已经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浆置换(PE)、血液灌流(HP)、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等血液净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重患者的急救,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重症血液净化救治团队也因此获得2012年度同济医院“杰出团队”。作为我科的优势技术项目,连续十余年开展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重症血液净化培训班”,在国内重症血液净化的规范制定和推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ECMO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心肺功能衰竭的“终极武器”,能否成功实施并科学规范化管理ECMO,一直是一个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水平的重要体现。本学科2012年开始筹备ECMO团队,并多次派医护人员前往北京、加拿大等ECMO中心学习交流,目前已经组建成了中部地区最高水准的ECMO救治团队,常规开展重度ARDS、暴发性心肌炎、呼吸心跳骤停、脓毒症休克等危重疾病的ECMO治疗,综合抢救成功率50%以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ECMO团队也因此获得2018年度同济医院“杰出团队”。
3.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本学科通过脉搏指示连续性心输出量监测(PICCO)、重症超声、氧代谢、血乳酸等监测手段,对于每一个危重患者进行科学监测和评估,包括心功能、容量状态、外周血管阻力、血管外肺水、氧供/氧耗等指标,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4.重症超声技术:本学科配备最先进的床边超声机,能够随时通过床边超声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容量状态;能够迅速检查患者肝肾胰脾等内脏器官的形态变化;还能够快速引导血管穿刺和胸腹腔、心包穿刺等有创操作。
5.经皮气管切开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技术,经皮气管切开通过穿刺扩张的方法置入气管套管,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快捷等优点,但对于操作者的手术水平要求较高。本学科自2009年开始常规开展这项技术,已经成为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