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本站
发布者:培训部
时间:2024-06-25
浏览量:
分享:
按照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专培”)制度试点总体安排和招收工作通知要求,现将我院2024年专培招收简章介绍如下:
一、招收原则
公开公平、自愿参加、双向选择、择优录取。
二、招收专科及名额
心血管病学:6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4人。
内科危重症医学:2人。
内科老年医学:3人。
新生儿围产期医学:2人。
普通外科学:6人。
外科危重症医学:1人。
神经外科学:4人。
儿科麻醉学:2人。
三、招收对象
1.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指临床医学类),拥有国家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五年制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不含成人教育、函授、网络、中起本、专升本、自考本科、专科学历);
2.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取得合格证书并自愿参加专培的在职医师,申报专科应与住培专业来源一致。见表1。
3.已经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临床医师,根据单位工作需要取得单位同意后,可自愿申请参加培训,申报专科应与所在临床工作岗位相符合。
四、报名
拟参加本次招收的申请者应于7月1日-10日完成实名注册及报名。登录“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网”(https://ccgme.cmda.net/pole-portal/#/home)点击首页中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栏,并在其中<基地招收简章查询>模块查看招收简章,并扫描界面浮窗中报名二维码登录“全国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报名平台”进行报名操作。
五、材料审核
材料审核通过者参加考核面试。审核材料包括:
1.本人签名的报名表。
2.委托培训人员提交由委派单位签字盖章的同意书。
3.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或中级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6.《医师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六、时间安排
1.报名时间:2024年7月1日-10日。
2.招收考核时间:2024年7月17日进行理论考核和临床综合能力测试。具体考核方式将在完成报名后再做通知。如时间有变动,则以最新的通知为准。
3.报到时间:2024年8月28日前。具体报道时间及方式另行通知。逾期2周未报道者,不予录取。
七、待遇保障
外单位委培对象和社会人员待遇按照本科生5300元/月,硕士研究生5800元/月,博士研究生6300元/月标准发放,待遇随培训年限每年增长500元/月(以上待遇已包括国家补贴)。免费提供住宿或发放租房补贴(按照医院实际房间分配情况确定)。社会人员由医院缴纳社保(包括医疗、养老、生育、工伤、失业)。
八、专科简介
(一)心血管病学
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从1959年开始组建, 1979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1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85年组建心功能室,1988年建立心导管室,1998年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并建立高血压病研究所,2001年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学科, 2006年批准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011年建立心内科单独的B超室,2011年批准为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2年批准为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导管消融和植入器械)培训基地,2015年批准为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2016年批准为胸痛中心示范中心、心脑血管疾病遗传和分子机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以及遗传咨询师培训授权机构,2017年批准为中国医师协会首批专科医师心血管病学规范化培训基地,2018年批准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湖北省中心。
作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及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秉承医院“同舟共济 格物穷理”的理念,坚持做到“让病痛止步于同济医院”、“99%的病人得到正确诊断”、“让疑难、危重病人在同济应得到最好、最有效治疗”。在陶桓乐、赵华月、余枢、陆再英、马业新、汪道文、曾和松教授等各届主任的领导下,心血管内科团队逐渐壮大。我科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衰等)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各种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中具有显著优势,并具备了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和国内领先的诊断治疗技术水平。尤其在主动脉夹层、暴发性心肌炎救治、绿色电生理、高血压诊治和基因诊断与分型指导个体化医疗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创新,在学科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并且向全国辐射。
心血管内科先后获得国家级项目100余项,总经费超过6500万。据不完全统计,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50余篇,其中大部分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及源期刊杂志上,包括在Circulation, Circulation Res,JACC,Ann Neurol, Cancer Res等杂志发表 SCI论文共30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超过19。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批准17项(包括1项美国专利)。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科学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
(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科于1946年,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是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现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卫健委呼吸系疾病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首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专培基地。2018年被评为PCCM示范基地,学科综合实力达国内领先水平(2018年复旦榜排名第八),在华中地区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声誉。。
目前,全科拥有包括分院区在内的6个病区、267张床位,其中呼吸危重症监护病房(RICU)床位17张。现有高级职称的21人,其中二级教授1名,三级教授5名。有海外博士后及访问学者经历者14名,长江学者1名,华中学者1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自1985年起承担了“八五”“九五”“十五”国家攻关项目、“十二五”国家支撑项目、“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及“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WHO合作项目在内的等大量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取得多项重要的科研成果,每年发表数十篇SCI论文,包括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J Allergy Clin Immun、The Lancet、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知名期刊。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三)内科/外科危重症医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0年,经过30年的发展,已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拥有一流的救治环境、一流的硬件设备和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救治队伍,综合实力和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重症医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湖北省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和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是急诊及危重症医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科室现有编制床位62张,年收治病人数4500名,配备医师54人,护士265人。对脓毒症、休克、中毒、ARDS、MODS等危重症具有高超的救治水平,为同济医院“急危重症救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科擅长领域:
l 心肺脑复苏技术。
l 困难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
l 经皮气管切开。
l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
l 血液净化治疗(CRRT、血液灌流及血浆置换)。
l ARDS的肺开放及肺保护治疗。
l PICCO技术指导休克的液体复苏及血液净化期间的液体管理。
l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
l 中毒的综合救治。
l 脓毒症早期集束化诊疗技术。
(四)老年医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医学科是全国综合医院中最早成立的老年医学专科之一,在老年医学专科全国排行榜(2022年复旦版)名列第四,老年医学科是全国临床重点专科,全国老年科临床营养实施示范基地,全国老年心血管病临床药物试验基地,湖北省老年医学中心,湖北省院士专家服务示范基地,湖北省老年病防治与保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市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救治与康复临床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老年病专业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培养点。
同济医院老年科以建设“标准化血管衰老管理中心”、“老年健康管理中心”、“老年危重症救治中心”、“老年营养示范中心”、“老年综合评估中心”、“老年心肺康复和睡眠中心”、“老年慢病‘H2H’中心”、“老年围手术期评估和管理中心”等八大医疗特色中心为主,主导三大研究方向,成为中部地区老年医学事业的行业标杆。
我科室现具有完备的老年病亚专科,涵盖老年心血管内科、老年呼吸内科、老年消化内科、老年内分泌内科、老年肾病内科、老年神经内科、老年肿瘤科、老年普通外科、老年泌尿外科和老年ICU,拥有床位300张,年门诊量达10万人次。年收治病人逾9000名,其中疑难危重症患者超过1/3。
学科带头人张存泰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 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专业,曾赴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医学部学习心脏电生理一年余。主要从事各种内科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在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治。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医疗科/老年医学科主任、血管衰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老年病研究所所长、湖北省老年病防治与保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医学会常务理事、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老年保健协会会长、保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副总编辑等10 余本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从事教学工作 40 年,是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老年医学》(第 1 版)主编,另主编(《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守护老年健康》)、主译(《现代老年医学诊断与治疗》),副主编(《促进健康,怡享老年》、《老年医学》第3版、《老年疾病防治指南解读》第一卷、第二卷、《老年医学》第2版)等数十本老年医学教材或专著。 张存泰教授是科技部重大专项首席专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 项,省部级基金 13 项,主持编写共识 4 项,主编专著 6 本,发表论文 412 篇(SCI 收录 128 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血管老化的发生机制及转化医学研究、免疫老化的临床检测及其调节、老年急危重症诊治。先后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 项。2015 年获得“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17 年湖北省工会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 年人民日报社授予“第三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2019 年被省卫健委评选为“湖北省第二届医学领军人才”;2023 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存泰主任带领科室以建设八大医疗特色中心为主,成为全国老年医学科的标杆。主持编写《血管衰老标志物专家共识(2023)》,牵头组建了血管衰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标准化血管衰老管理中心(VMC),目前已有100余家医院报名加入VMC建设,建设中28家,已落地8家,有力推动了血管老化的科学研究和临床防治工作的开展。牵头组织了评价盐酸特拉唑嗪片治疗动脉硬化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目前已入组109例患者, 研究进展顺利,该项目将成为全球首个围绕血管老化开展的大型多中心研究队列。基于十余万人次的临床队列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中国人群血管生物学年龄公式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
老年科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以科学研究为突破口,确立具有特色的学科优势,以三大研究方向(血管衰老、免疫衰老、肠道菌群)为主导。老年医学研究所设备先进,拥有14名专职研究人员,包括博士后10名。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多领域开展衰老和与衰老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尤其在血管衰老方向形成了特色并取得较大进展,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多器官功能不全方面临床科研特色突出,成功开展了老年患者综合评估,在省内率先建立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救治和康复中心。同济医院老年科在学科带头人张存泰教授带领下在临床、教学、科研、保健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学科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
(五)新生儿围产期医学
同济医院新生儿病房创建于1984年,是全国最早创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单位之一,2011年获评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六所之一)。历经多年发展,同济医院新生儿病房总床位数已达108张,每年出院病人数在2800以上,其中危重新生儿和小早产儿占比70%以上。我科NICU拥有国内一流的新生儿危重症抢救设备和技术,包括新生儿全系列呼吸支持、肠内外营养支持、全自动同步换血、腹膜透析和血液净化、各种中心静脉置管、床旁颅脑超声和心超肺超、脑功能监测、一氧化氮吸入、亚低温治疗、纤支镜、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等,还可开展产时胎儿手术及新生儿围手术管理,开设高危儿出院后随访门诊进行生长发育和神经运动评估等以及进行营养指导和早期引导式干预。在早产儿、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危重症和疑难病、新生儿代谢性疾病、新生儿围手术期处理等诊疗方面具有较高水平。
科室拥有高素质的医护团队,具有全国知名新生儿专家多名。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湖北省科委重点项目等16项课题,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成果奖项多项。
(六)普通外科学
同济医院普通外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创新型体系,综合实力位列国内医院前列。经过多年的发展,同济医院普通外科英才名医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拥有肝脏外科(包括血管外科)、胆胰外科、胃肠外科及甲乳外科等多个亚专科,开放床位共900张,手术86余台/天, 人才梯队完备,汇集了多名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专家,高级职称临床专业技术人员7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二、三级教授12人。逾20名专家在国家一级学会任职全国委员及以上职务,作为第一完成人单位获得国家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项。
“同舟共济,服务社会”是历代同济人的信念。早在抗美援朝期间,同济医院外科即组织医疗队救治了大批志愿军伤病员。1957年,裘法祖教授、夏穗生教授等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1958年发表我国第一篇肝切除治疗肝癌的论文,详述肝门血管胆道分布规律,为创建规则性切除术式提供了解剖学基础。同年,在我国首次施行狗异位肝移植,突破了移植禁区。20世纪70年代初系统开展狗经典原位肝移植130次,探索出整套供临床应用的术式,并与上海瑞金医院同时在1977年开展以肝癌病人为主的临床肝移植。这些成就奠定了普通外科专业在国内的一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医院针对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疾病进行研究,并强调医疗创新成果的临床应用,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世界首例活体脾移植;亚太地区首例胰肾联合移植;国内首例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腔镜及机器人技术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创造性运用等,为更多病人带来了福音。
肝脏外科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肝癌诊疗中心之一,综合实力名列世界前茅,在大肝癌和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的开创性成果。
大肝癌的外科治疗:提出新的肝癌分类;提出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论;建立控制肝切除出血技术3项。这些理论和技术均成功地转化到临床治疗病人,效果显著,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肝脏外科形成了开放、腔镜及机器人三位一体的肝癌手术切除模式,腹腔镜和机器人肝切除数量和难度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牵头成立了亚太地区腹腔镜肝切除发展与推广委员会和中国腹腔镜肝切除发展与推广委员会。同时,对于部分合适病人,肿瘤消融和肝移植工作的开展亦完善了肝癌的外科综合治疗模式。正是基于这些大量临床实践经验,学科带头人陈孝平院士牵头制定了中华医学会“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肝细胞癌诊断与治疗路线图和我国“肝癌微创治疗质量安全工作规程”,使同济医院肝癌外科治疗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地位,相关项目获得湖北省科技推广奖一等奖及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等。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一直是同济普外的一个特色。裘法祖院士倡导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我国晚期肝硬化病人,尤其是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病人治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由于肝硬化病人疾病谱的变化和腔镜技术的开展,肝脏外科逐渐形成了包括断流、分流及内镜治疗等多模式、个体化的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体系。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常规开展,部分病人断流与分流结合的个性化治疗都成为新的同济特色。
此外,活体辅助性肝移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亦是同济肝脏外科的一大特色。目前这一术式已经被证实对于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和晚期血吸虫病疗效显著。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陈孝平院士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设想并率先建立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动物模型,缓解供肝不足的矛盾。这一研究成果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等奖。之后的临床成功转化,使大量病人从中受益。2009年,轰动全球的“暴走妈妈”割肝救子的故事即是这一理念应用于临床的最好佐证。手术获得巨大成功,术后已9年多,母子均健在。这一理念和术式进一步完善了肝脏外科疾病的治疗模式。
肝脏外科是全国率先开展肝胆胰疾病MDT的中心之一,并牵头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肝胆胰疾病MDT团队建设专家共识。目前共开展MDT讨论250期,受惠病人900余人次。
目前,肝脏外科在研的临床研究10余项,其中全国多中心试验共5项,近5年承担国家级课题20余项,以陈孝平院士为首的研究团队已在GUT、Gastroenter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Hepatology等高影响力的杂志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广受同行的好评。
胆胰外科医疗团队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疑难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诊治有较高的造诣,其中胰腺肿瘤和胆道肿瘤的根治性手术切除和手术后综合治疗及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手术治疗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曾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使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有明显的改观。临床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胆道、胰腺疾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断及治疗方面,尤其是胰腺肿瘤、胆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2002年,胆道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阻塞性黄疸对机体损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胰腺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获得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胆胰肿瘤外科治疗的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胆胰肿瘤外科治疗体系及靶向治疗的创新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目前每年可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近300台,其中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0余台,组织编写了国内第一版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专家共识,同时开展了腹腔镜下胆囊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
甲乳外科成立于2003年,在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外科治疗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设有三个病区,每年开展各类甲状腺、乳腺手术5000余台。在乳腺肿瘤综合诊治领域,积极开展电子乳腺纤维内窥镜检术、乳腺疾病可视化电子成像技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空心针活检术等微创检查治疗项目,提高乳腺癌的术前TNM分期准确率和诊断正确率,在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微创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时积极推进乳腺恶性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建立了一整套乳腺癌综合治疗模式,包括手术、化疗(含新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预后;科室常规开展乳腺癌保乳手术和乳腺癌术后一期重建手术,为乳腺癌患者术后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积极建立乳腺恶性肿瘤样本库和乳腺恶性肿瘤术后随访系统。在甲状腺肿瘤诊治领域,开展的甲状腺肿块细针穿刺,术中喉返神经检测,术中甲状旁腺快速识别检测与保护,复杂甲状腺癌手术切除与器官重建等多项新技术业务,取得显著疗效。科室团队还承担了众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部级科研项目和药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等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临床和科研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
胃肠外科拥有4个病区近200张床位,年均完成8万余人次的门诊量、7000余人次的住院患者诊治以及4500余台手术,主要致力于胃肠道疾病特别是胃肠道肿瘤的治疗和研究,作为同济医院建立“疑难危重疾病救治基地”和“大型手术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胃肠道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的诊治,在中南地区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胃肠外科的领先医疗,源于持续的创新,近十几年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这些研究的结果催生并率先实现了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的规模化,提出基于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的全系膜切除理念以及“肿瘤第5转移途径”概念。
(七)神经外科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由裘法祖院士和蒋先惠教授经沪迁汉后于1955年正式创立,是国内最早的神经外科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早期的三级学科硕士点(导师:蒋先惠教授),1985年批准为三级学科博士点(导师:蒋先惠教授),1995年批准为临床博士后流动站。作为湖北地区神经外科发展的摇篮,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是全国重要的神经外科中心之一,为全国尤其是湖北省及周边地区神经外科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各层次的优秀专业人才,其中硕士250余名,博士135余名,出站博士后11名,同时为全国各地医院培训进修医师500余人。还先后建立了以武汉陆军总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河南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和新疆石河子大学附属医院为代表的博士点培养基地。长期以来,与德国Erlangen-Nuernberg大学、Essen-Duisburg大学、Marburg大学、Freiburg大学、Heidelberg大学等神经外科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生和博士后科研工作。
在蒋先惠、李龄、薛德麟、胡文安和雷霆教授等历任主任带领下,经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时至今日,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是湖北最早的卫健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1),湖北唯一的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单位(2006)和首批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5)。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是集医疗、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教学医院专科,2003年随着科室床位增加到100张,开始逐步发展亚专业,之后床位又不断增加亚专业也不断完善,目前科室已设置完备的亚专业,包括神经肿瘤,颅底显微外科,脑血管病,颅脑损伤与神经重症,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脊髓脊柱外科和小儿神经外科等,诊疗范围囊括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目前科室拥有七个病区(汉口院区5个,光谷院区1个、中法新城院区1个),开放床位300张(汉口院区210张,光谷和中法新城院区各45张),独立的NICU病房。科室拥有一批进口手术显微镜,神经导航系统,CUSA系统,术中电生理监测系统,术中超声系统,术中移动CT和术中磁共振,独立的视频脑电图室,双C-DSA介入室,复合手术间以及全套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配套设备等先进仪器。2023年门诊量5万余人次,出院人数8500余人次,年手术量超8000台(不含造影)。
同济医院神经外科现有医师64人,其中博士学位63人,在编博导9人,教授/主任医师1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5人,主治医师、住院医师26人;在站博士后5人;专科技术人员5人;护理人员175人。基本上实现了年轻医师博士化和留学化,为科室不断做大做强、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神经外科研究室包括中德神经肿瘤分子内分泌实验室(1997年建立)、V-EEG室和电生理实验室、显微解剖实验室(2020年建立),研究室设施完备,为神经外科临床、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科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垂体瘤,脑胶质瘤自体免疫,脑胶质瘤,脑出血,神经损伤与修复,显微神经解剖等。科室目前已承担四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每年举办多期显微神经外科训练班和国际学术论坛,国际学术交流和区域引领作用不断加强。
神经外科现任主任雷霆教授,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舒凯教授,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牛洪泉主任医师。“十四五”期间,科室将继续紧跟医院发展步伐,不断发扬科室“尊师爱生、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的精神,稳步向着国际一流学科不断努力前进。
(八)儿科麻醉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由我国现代麻醉学奠基人之一金士翱教授于1956年6月创建,是湖北省最早成立的麻醉科,也是国内最早成立独立麻醉科室的单位之一。同济麻醉科2007年被批准为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2010年被评为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2018年被认定为儿科麻醉学专培基地,2020年被中国医师协会评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先后被授予小儿麻醉领域相关的全国小儿麻醉培训基地、全国麻醉深度监测培训中心、全国区域麻醉培训中心、全国气道管理培训基地等培训基地及中心。麻醉学实验室2013年、2016年连续被评为同济医院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全国第六,2021年度复旦版麻醉专科排名第十,科研标化值排名全国第二。2022年获批湖北省科技厅 “老年麻醉与围术期脑健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武汉市科技局认定 “武汉市老年麻醉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两大科研平台。2022年7月光谷同济儿童医院正式开诊,作为华中地区实力最强的智慧型儿童医院,现有31个儿童强势专科、为儿童提供一站式、多学科、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我院小儿外科同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手术种类齐全;相关的新生儿围产期医学和重症医学同为第二批专科基地,专业实力强、师资力量雄厚。我科每年实施手术麻醉10万余例,能承担各种类型特别是疑难危重病患的手术麻醉,尤其以器官移植麻醉、机器人手术麻醉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为主要特色,心脏和大血管手术麻醉、胸科麻醉、小儿麻醉、神经外科麻醉和疼痛诊疗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麻醉质量及安全性达到国际标准。
九、联系方式
(一)培训部:文博,027-83663397
(二)试点专科联系人:
心血管病学:
崔广林,13797048953,cglpf2008@163.com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
李咏,15927010280,51940774@qq.com
内科危重症医学:
邹小静,13397155677,ph.ggto@163.com
内科老年医学:
曹红,13971295419,306383256@qq.com
新生儿围产期医学:
谢敏, 13971240200
普通外科学:
周琼,027-83663432
罗鑫:15072345216,lx56960201@outlook.com
外科危重症医学:
邹小静,13397155677,ph.ggto@163.com
神经外科学:
周明辉,13659837331;朱明欣,15727071235;
儿科麻醉学:
方茜,19937854119
(三)报名平台技术咨询:薛立 1346672123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2024年6月25日
202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简章